背景
如今,共享单车已经成为了城市百姓们不可或缺的代步工具。共享单车发明的初衷是为了改善人们的生活,但激烈的市场竞争很快将这场美梦变成了生态灾难。随着行业的内部调整与竞争、自行车硬件设备的改革换代以及百姓们日渐增长的出行要求,成千上万的共享单车在完成自己的使命之后,被迫“报废”街头,有些单车甚至因为使用和维护不当,提前“退了休”。
YUUE设计工作室的翁昕煜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他认为作为一位设计师,应该通过设计表达自己的社会责任感,更应该反思在当今这个更新换代极快、欲望飞速膨胀的时代,我们作为人类应该如何处理环境与我们的关系。2018年冬天回国的时候,他发现国内城市的街道已经被各种类型、品牌的共享单车占领了,经过一番调查发现,确实存在非常严重的共享单车废弃现象。在愤慨的同时他思考着自己能够做什么,于是“再利用共享单车”项目就此诞生。
“再利用”是英语单词“Upcycling”的中文翻译,和“Recycling”不同的是它提供了一种不同的资源回收思路:将自行车的部件融入到设计品中,最大化地实现单车的全使用周期,尽量减少对资源的不必要浪费。正如Freitag的设计理念,他们使用废旧的卡车帆布,在严格的清洗、裁剪后对这些材料进行再设计,创造出独一无二的泊油帆布包。这种理念也是YUUE所追求的。
设计过程
在早期,我们就针对各个品牌的共享单车,设计了很多再利用的方案,但是随着支出越来越超出工作室的预算范围,我们也开始寻找赞助方。刚好当时有位朋友在摩拜单车(Mobike)工作并表示对这个项目有兴趣,于是我们的设计师翁昕煜立马飞去上海摩拜单车的设计部,与其团队开展了一次头脑风暴。
与Mobike交流后发现一拍即合,随即合作展开。当我们亲自拿到这些自行车部件的时候,有了更切实际的想法。就是如何把部件本身的特性和美感,运用在实用美观的日用品上,而不是刻意地去改造它们。基于这个想法,我们反复测量、触摸和用身体感受每个部件的外形,然后大胆补全整个画面。
直到进入工厂之前,前期所做的工作只能说是完成了50%,因为通过工厂测试打样,我们才能验证之前的设计稿,并且及时作出调整。我们对这套产品的定位是实用美观,拒绝浮夸和高端。也就是说,我们要用简易的生产方式和通用的配件,最大程度降低生产成本。而降低生产成本,就可以让这套产品的生产被大部分工厂接受和实现。
设计成品
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一边制作,一边设计。
躺椅:经过不断的角度调试发现,车架的弧线是符合人体工学的,于是便将它融入到了休闲躺椅的靠背部分。
立灯:光源支撑部件其实来源于单车轮胎的固定件—前叉。在拿到这个单车部件的时候,我们发现原本刹车线的位置可以变为灯具电源线的固定位置,于是这款立灯应运而生。
茶几:茶几的腿来自于四根单车把横。
桌面收纳:前叉内部纵横交错的加固肋在增加了PC材料后变成了分工明确的桌面收纳器。
烛台:前叉改造而来的极简主义烛台。
此次的设计理念与DIY不同,为了能不突兀地将单车部件完美融合到设计品中,必须经过上百次的设计与调整。
2019米兰家具展
“产品可以是私有的,但资源是共有的”
2019年米兰设计展期间,YUUE采取了完全不一样的参展方式。由于工作室没有经济能力承担一个展会的展位,于是想到了一种更为灵活的展览方式—“游击展” 。因为Mobike本身也与交通、街头紧密相关,于是我们索性将这次展览搬到了街头。
在寻找展览车的时候,我们无意间发现了一款翻斗车。因为翻斗车一般是用来倾倒垃圾的,但是这次卡车倾倒的却是有价值的东西,其中产生的冲突感十分有趣。参展过程中许多观展的人们都对“再利用”这个理念表示了赞同。
设计师翁昕煜认为当今的许多公司为了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开始疯狂扩张,过度生产不必要的产品是不可取的。产品可以是私有的,但资源是共有的,滥用资源最终损害的是人类这个共同体。他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的设计,告诫人们在生产产品的同时,一定要考虑到它最终要去哪里;出现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情况时,人人都有权利站出来指责。
写在最后
“共享单车再利用”项目由YUUE工作室设计师翁昕煜发起。他和团队在一年多时间里承担了项目发起、方案设计、打样生产、运输、展览等所有的工作以及费用,期间没有得到任何第三方的资金支持。摩拜单车为此项目提供了单车部件、必要的人员支持、工厂资源,以及最后的推广宣传。
在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一家年轻且发展迅速的公司愿意对一个无关利益痛痒、有些异想天开的想法敞开大门,摩拜单车无疑还在坚持它最初的价值观。在新的机遇与挑战下,希望这个初衷能被新的母公司认同并坚持下去。
产品最初出自设计师之手,但如果最终它们沦为了金钱的催化剂,造成了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的严重后果,再有美感、创意的设计也是徒劳无功。YUUE设计工作室希望通过这次与Mobike的合作,为共享单车再利用提供一种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