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漆器你会想到什么?像日本蒔繪一般金线翻飞绘制着各种纹样的黑色木器?或者是博物馆里古代中国皇帝用的木质家具,上面螺钿点点精雕细琢着花鸟虫鱼飞禽走兽? 是的,它们都是漆器,但你注意到的那些精美的部分,只囊括了漆器一半的工艺 。
那么除了黑红色的木器上那繁复的纹样,人们所说的漆器究竟是什么东西?从工艺上讲,东方中国的漆器分为两个部分:髹(xiu)与饰。髹,指的是用漆树上的天然大漆往木胎上来回涂抹、打磨、水洗、干洗、晾晒、抛光的至少二十多道工序,最终呈现出一个隐约带着抛光的棕黑色木制品。 饰,则是装饰,指的是贴片,雕刻,丝光,镶嵌,螺钿,彩绘,变涂等的装饰流程,它让漆器从最质朴的黑色上脱胎换骨,成为绝美的艺术品。为了拍摄下这层层涂抹下繁复的流程,我采访了成都漆器工艺厂的周建张波夫妇。他们二人一个是漆工,一个是装饰工。
张波是一个看起来二十多岁的南方女子,从2006年进厂开始,她先是师从厂里的老前辈王老师学习漆艺雕刻、镶嵌、彩绘,几年后又师从漆艺大师尹老师学习绘画的线条和造型。现如今整整十一年过去了。她说而自己好像还是刚进厂学习时的模样,好像一坐在那里,当她的手接触到这些散发着独特漆香的物品,她就会忘了时间的存在。
由于张波对漆器的热爱,她的丈夫周建放弃了经营,加入了老婆所在的成都漆器工艺厂,从收集大漆,拌灰调漆开始,一步步跟着师傅学习漆工工艺。在他眼里,漆不是一种颜料,而是功能性十足的哲学。比如说工人从树上收集大漆最初的目的是将它用作颜料,而后发现漆是极佳的粘合剂,还可以作为抛光剂,干掉的漆粉又是装饰品。传统漆器(髹)制作的每个步骤里大都只包含一种元素:生漆。这样纯粹的工艺把木头和生漆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致。一道道工序将生漆碾压,涂抹,打磨在木头上,让木制品变得坚硬平滑和坚韧,它延展了木器的公用,让它变得抗摔、抗热、防水、保温且天然安全。这也就是为什么几千年来在古丝绸之路上,它是最受王公贵族欢迎的食器。这样传统的工艺又是及其复杂的。制作一个看似简单的木胎拉丝漆碗需要他们夫妇共同工作两到三个月的时间。
制作漆碗的第一步是木胎:将实木车镟成胎。
第二步是揉漆:用发刷揉生漆于胎体,达到防腐、防潮、防裂的目的。这发刷也有讲究,要用柔软整齐的真发制作。少女的头发又直又长而且韧性好,非常适合用来制作发刷。这样的刷子买不到,所以漆工很重要的工作也是用搜集到的直发制作发刷。
第三步是裱布:用发刷揉生漆裱夏布于子口,用以加固。
第四步粗灰:生漆、80目瓦灰调匀,发刷均匀髹于胎体,用以封孔、加固。瓦灰是用瓦片研成粉末用来调漆的一种灰料,目数越低则越粗。
第五步粗灰干磨:布砂纸粗磨胎体。
第六步中灰:生漆、120目瓦灰调匀,发刷均匀髹于胎体,封孔、加固
第七步中灰干磨:布砂纸粗磨胎体
第八步细灰:生漆、200瓦灰调匀,发刷均匀髹于胎体,封孔、加固
第九步细灰水磨:180-280目水砂纸依次水磨灰胎,达到光滑、平整
第十步底漆:发刷髹色漆于胎体,上色、封孔、找平
第十一步底漆水磨:400-600目水砂纸依次水磨漆胎
第十二步中漆:发刷髹色漆于胎体,上色、封孔、找平
第十三步中漆水磨:600-800目水砂纸依次水磨漆胎
第十四步贴片:调制胶漆,平整粘合金属箔片于器物,再拓稿其上
第十五步雕银:雕刀依稿将金属箔片雕出纹样,剔除多余部分,块面完整,线条流畅
第十六步罩漆:发刷髹色漆两到三遍,漆膜厚度找平金属箔片,并完全覆盖。
第十七步磨显:600-800目水砂纸依次磨显金属箔片,光滑平整
第十九步丝光:用针笔手工拉丝金属箔片表面,刻出叶片脉络,阳光下如波光粼粼,达到折光效果
第十一步面漆:发刷髹透明漆于器物及金属箔片表面
第二十步面漆水磨:800-5000目水砂纸依次水磨器物,光滑、平整
第二十一步出光:手掌蘸取清油及细瓦灰,反复用力揉搓器物,去除细微刷痕、磨迹,并进一步使光泽润泽。传说中这道工艺若由年轻女子的纤纤玉手来完成,出光之后的器物光可鉴人,美轮美奂。
从西周开始,成都漆艺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这三千多年中,朝代更迭,历史兴衰,古蜀国太多古老的工艺已经失去了传承。而成都的漆器,却还保留着它传统的工艺和流程。
成都漆器厂建于建国初期,经历了破产,改制,私有化,这座破破烂烂的大楼如今依旧挺立在游人如织的著名景点宽窄巷子对街。当你偶然走进去,几乎不能想象,这座看起来已经荒废的大楼里的每个房间里依旧有手工艺人用最传统,最耗时耗力的纯手工技艺来制作着髹——漆器。 而你手里的这个小碗,这个小杯,化妆盒或是印泥盒里,都装满了他们的时间和技艺。
摄影、撰稿: 刘桑
1 / 31
show thumbnails next pictureprevious picture start slideshow close light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