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中国美术学院:纸的温度 | 2018意大利卢卡纸艺术双年展

艺术/工艺 / 23 Jul 2018



在这个世界上,黑色往往代表了严肃甚至哀伤的颜色。而在遥远的中国,那里的先民却有着悠久的“尚黑”历史。约公元前2070年到1600年的夏代王朝,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就以黑色为高贵庄重之色。


黑色在《易经》中被认为是天的颜色而无比崇高。“天地玄黄”之说,也源于古人看到北方的天空在长时间里显现出的神秘黑色。他们认为,正北的北极星是天帝的位置,所以黑色在古代的中国是众色之王,也是中国古代史上单色崇拜最长时间的色系。



四千年后的今天,在夏王朝的遗址地--河南省三门峡陕州地区,人们依然对黑色有着独特信仰,将其奉为为神圣怯邪的色彩并在世代生活中维持着这一习俗。而当地的黑色民间剪纸艺术,则更是因为依附于百姓的生存信仰和日常生活,而世代相传。陕州南沟村的村民用剪纸去祭拜神祗、期盼丰收、求子延孙、祛病辟邪和完成人生礼仪。


因为这个尚黑的历史文脉,南沟村的剪纸并不为通常所见的红色、染色、套色或者彩色拼贴剪纸,而是以黑色剪纸最为尊贵。每逢过年时节,黑色窗花就贴在南沟村的门窗上;而迎亲娶媳的人家,也用黑色剪纸来布置洞房,为新人装点生活。这些贴在窑洞里和门窗上的,不再是一张张没有生命气息的纸张,而是村民对大自然的纯真感受,最原始而淳朴的审美理念,心灵慰藉的寄托和对美好生命的诉求。



中国美术学院参展团队由艺术家陈华沙、张婷、马川、孔琼珮以作品《纸的温度》去承载中国历史和当代风尚的纸艺术的设计思考,在“意大利卢卡国际纸艺术设计双年展”中诠释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品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极简形态的完整纸垛,象征传统纸艺逐渐进入当代工业生产的物质社会;二、交错透叠的黑色剪纸,象征人类通过形态丰富的传统手艺,用剪刀的游走,将具有情感温度的创造精神融入冰冷的物质社会;三、虚无幻化的黑色灰烬,象征人类的物质化生存在大自然的过滤循环当中回还往复而致生生不息的终极命题。




艺术团队介绍


陈华沙、马川、孔琼珮、张婷


陈华沙,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曾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从事编辑策划工作,现任中国美术学院上海设计学院副院长,曾任中国美术学院影视与动画学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学院专业造型基础部副主任,专业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与新媒介艺术。


张婷,自2001年起至今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上海设计学院。目前在读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博物馆学研究方向在读博士。


孔琼珮,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专业学士学位,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文化遗产研究硕士学位。目前就职于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美术史和设计史课程。


马川,2016年获得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产品设计硕士学位,在传统手工艺和当代产品设计领域之间有着自己独到的历史调研和材料实验手法。


中国美术学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28年的国立艺术院,并由此揭开了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篇章。作为国内学科最完备、规模最齐整的第一所国立高等美术院校,中国美术学院在九十年的发展历史中,数迁其址,几易其名,却坚持营造利于艺术锐意出新、人文健康发展的宽松环境,成为这所学校最为重要的传统和特征。中国美术学院高度重视文化传承创新与艺术教育的双重职责,致力打造视觉艺术东方学体系,打造具有东方文脉与方法特质的一流视觉艺术学科群。作为研究教学型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秉承“行健 居敬 会通 履远”的校训,倡导“多元互动 和而不同”的学术思想,营造“品学通 艺理通 古今通 中外通”的人才培养环境,培养具有基础理论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德艺双馨优秀人才,担负起引领中国当代美术发展方向的责任。


图片来源: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上海设计学院
1905 32

联系我们获得更多信息

您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