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1 / 8

贵州项目在威尼斯建筑双年展2018:穿越中国城市——构建共同体

建筑 / 25 May 2018

中国贵州省由于地貌以高原山地为主,自古以来难以直接穿越。这里同时也是数个少数民族的聚居地,由于居住地带的相对隔绝,每个民族都有格子的独特文化。平原地貌在贵州地区的相对缺失,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期间生长的植物更是充满生机。黔东南地区(贵州东南角)是侗族和苗族两个少数民族的聚居处。两个民族都拥有格子传承数代的文化传统。建筑、耕种、饮食,流传民间的故事、歌谣以及纺织技艺,一同被编织进了这片土地,共同构成了一种极具鲜明地域特色的宇宙秩序。





在过去的三十年间,贵州省本身的发展与中国大陆地区的飞速发展或多或少地脱节了。当下的贵州所需要的不仅是在公共设施、旅游发展和投资建设等方面的推动;这篇土地同时也在面临着其传统文化被侵蚀的困境,古老的智慧正随着代代交替而日渐没落。

过去两年中,ATLAS一直致力于了解与学习这些在现代化发展中正逐渐被遗忘的文化传统,以其纺织技艺与手工艺为中心,试图将这些传统技法与现代设计理念贯通,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传统与现代相互交融的平台。工作室于此着重发展了两个项目:大利枕头(Dali Pillow),位于侗族古村落大利的社会企业;以及Terrain包括一系列以侗族传统布料为制作材料的家居用品。





ATLAS与世界遗产基金会以大利为中心,共同创办了一个社会福利企业。项目的出发点是帮助具备多种纺织技艺(包括手工纺织、天然染色、缝纫与刺绣等)的当地妇女突破地域的限制,认识到她们自身技能的价值所在。以传统手工纺织和天然染色的“大利条纹”(Dali Stripe)布料为基本材料,ATLAS首先为其进行了简单的靠枕设计;随着项目的进行与不断沟通,大利本地妇女逐渐适应了这种与现代设计的合作,随后的一系列设计也应运而生。

项目开展至今已由起初与大利当地妇女的合作逐渐扩展至与其他当地手艺人的合作。当地的木工手艺人熟练掌握着传统建筑技巧,并且对当地林业有相当深的理解。由ATLAS与世界遗产基金会以及当地木匠合作的建筑项目近期也已在大利完工。新落成的建筑将会作为当地妇女在未来集中进行工作,继续这一项目的纺织中心





侗族纺织工艺的存在不仅是布料本身,更象征着一整套生活方式。布料的纺织过程需要村落居民的密切合作,人们夜以继日地不断工作以便下一工序的顺利进行。整个过程同样像是人类与自然所达成的一项协议,宇宙的隐秘力量让人们能够从一桶普通的树叶中提取出独特的靛蓝染料;世代的传递往往就由母亲赠与女儿或是为新生儿缝制的一条布带或是一件刺绣所代表;时间的流逝由布料的纺织过程丈量,每一个时节都在为某一工序的进行提供有限时机,很多布料的完成也因此需要多年的计划、努力与耐心。



阅读更多ATLAS的布料项目




ATLAS 是目前设立在北京的多领域工作室。三位设计师来自台湾和美国,他们对文化、历史和地方的共同兴趣引导他们为意想不到的故事、细节或被忽视的材料和技术挖掘各种背景。所呈现的结果是一个长期的探索,在不同的时间生产出空间,产品,装置,展览,讲座,教学和研讨会的形式。



全球文化遗产基金会是国际性的非营利性专门机构,它不仅仅是为了保护建筑遗产,也是为了与社区群体合作,从而寻找将传统生活方式中的连贯性和可持续性延伸到未来的一种经济解决方案。在贵州的大利侗寨,他们与当地的社区共同保护着独立的生态系统,其中的木房子、梯田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整个侗寨联系到了一起。



牧梭人家以贵州榕江为基地,在过去的十年当中,致力于研究和开发侗族纺织品,为市场提供了独特而珍贵的手工纺织和手工染色布料来源。除不断试验并生产创新的纺织品外,合作社还具备展示间和大量的教育设施,以供有关纤维工艺、纺纱、纺织以及染色等方面的知识分享。





威尼斯建筑双年展2018


穿越中国城市——构建共同体

日期:2018年5月26日至10月19日
地址: CA’ TRON, SANTA CROCE 1957 - 30135 VENEZIA


展览详情请参阅: http://www.acrosschinesecities.org/



原文及图片来源:ATLAS

ATLAS
1939 49
多领域工作室,总部位于北京

联系我们获得更多信息

您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