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阳市的卢宅老街上,有个“东阳红光竹编”。进了老木门,不大的空间里,从地上、架子上延伸到天花板,目之所及堆满了各式各样的精致竹编制品。传统竹艺的精华在此得到延续,篮筐、灯、手提包、扇子、茶具、蒸笼、热水壶甚至电磁炉都用细细的竹丝做成或缠绕。这里便是金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及金华市工艺美术大师蔡红光女士的工作室。临街的窗口下有张木桌,对着阳光,蔡老师每天都在这里编着心爱的竹子。
蔡老师从十六岁起就开始学习竹编工艺,“那时候我们东阳竹编是最兴旺的时候,那个时候从事这个行业的人还是有点多的。现在已经后继无人啦,东阳这个镇上已经没其他人在做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何福礼是她的师父,带过的学生很多,但只有蔡红光坚持了下来。所幸今年蔡老师刚收了一个因机缘巧合迷上竹艺的学生,“东阳竹编要是没人做了也是很可惜。我自己很努力的在做了,当然有人来学都是很欢迎的,”蔡老师说。
谈到竹编手工艺的衰落,蔡老师认为是科技发展的缘故。以前家家户户用的生活用品像是菜篮子、箩筐、器皿等等,都是竹子做的,现在都用塑料代替了,因为更加方便。现在生活水平好了,人们又逐渐开始用回竹产品。 刚开始拜师学艺的时候,蔡红光从加工“常品”转为创作“精品”,做的是一些具有收藏价值的高档工艺品,而现在又渐渐做回实用的生活用品,运用从传统生活日积月累得来的灵感创作。她想倡导环保的生活方式,让竹子重新走进每家每户,把塑料替代下去:“其实竹子是最环保的,几乎没经过什么化学加工,也不上漆,时间久了自己慢慢泛红。”她说原竹做成的篮子,直接接触食物都没问题的。一个竹箩筐可以用上一辈子,甚至可以传到下一代,比塑料袋好得多。
2014年的台湾文化交流之旅是蔡红光竹编生涯的转折点,她受台湾文创产业的触动,也看到了竹编更多的可能性。“看到台湾人用竹子做包包啊什么的,虽然不比我的精细,但款式很特别。可能因为我是一名女性,对这些就特别有感觉,”她说。于是她就开始动手研究竹编包饰的设计。传统的、市面上常见的竹编方包对她来说并不实用,“我从2005年就开始自己用竹子编包包,平常也带着它们,不小心都用坏了好几个。我应该说把所有该出现的问题都想到了。”
去年夏天,蔡老师开始将皮革与竹编结合制作包饰,找了在东阳给G20做总统包的“金路达”公司合作。到了2017年元旦,她才终于做出几款满意的手提包,如今有两个放在东阳的中国木雕博物馆展示。她说:“我对现在的竹编皮包也不能说已经完全满意,反正用着用着可能又会有一些新问题出来了,还需要一直改进。竹和皮结合的技术已经可以了,就是款式可以再创新。本来我只做了一个女包,现在在尝试男包,之后再做休闲一些的款式,还有钱包等等。”目前她在寻求优秀的设计师和奢侈品牌来合作把这个技艺用起来,帮她实现包饰总体的设计,或者也能定制竹编的图案。
蔡老师手上正在编的作品,是一个箩筐,要先花两三个小时编成这样一小片平面,之后就立体起来了。竹子作为材料最大的挑战是怕裂,裂开就没硬度了。因此竹子在编之前要先用手工劈成极细的竹丝,再做器皿,就不会开裂了。竹子也怕蛀,现在竹子大多也经过炭化处理,所以不会变形、开裂、发霉。
桌上还有些茶具,蔡老师说一般是景德镇来的,托她来编些“竹丝扣瓷”。一根根细细的竹丝绕着陶瓷杯子编上去,没用任何其他黏贴材料,就把杯子嵌得牢牢的,据说保温又不烫手。
每天的工作,蔡老师都是按照心情来,想编什么就编什么。一天至少工作十小时,从早到晚,也没有周末或者放假的概念,因为竹编的工作是无止尽的,也更因为她对竹编单纯的热爱。蔡老师讲起话来有些大大咧咧,带着少女般的活泼率真,但一旦她低下头来做竹编,四周仿佛马上安静起来,那种专注和细致很让人动容。她解释道:“竹编是最繁琐的。所有步骤都需要手工,有千变万化的可能性。竹编的东西,活到老学到老,我也还有很多东西不会的呀,要在实践中慢慢摸索。”谈到最大的愿望,除了把最喜欢的竹编皮包做得更好,还有让竹编走进每家每户,走向全世界:“虽然日本在花器、茶道上面用很多竹编的器皿,但很多也是我们这里加工、出口的。中国的竹编是最好的。”
-
蔡红光,金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金华市工艺美术大师。
2005年至2011年,作为技术骨干,她先后数次被挑选去北京故宫博物院,参与了故宫内最豪华最精致的建筑——倦勤斋的修缮工作。期间,她克服了故宫内艰苦的修缮环境,积极应对专家制定的严苛的修缮工艺标准,与师父何福礼大师一起,攻克了不少技术难题(如翻簧、竹丝镶嵌等),受到故宫博物院专家及美国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负责人的高度评价。
2006年,赴金华参加“中国首个文化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示)活动,现场演示东阳竹编。
2007年,受国家有关部门邀请,赴澳门表演竹编技艺,展示了东阳竹编的精妙,扩大了东阳竹编的知名度。
2009年参与制作的挂瓶“九狮图”获中国浙江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其中“九狮图”中的绣球部分,由直径为不到0.02毫米的竹丝编成,此项技术目前除何福礼和蔡红光之外,几乎无其他人掌握。
2011年4月在义乌文博会参加由浙江省文化厅举办浙江民间巧女比赛荣获金奖;2011年8月,受邀赴美国考察访问,参加了阿尔卡特郡文化市场一年一度的工艺美术节,现场展示东阳竹编技艺,受到阿尔卡特郡官方的好评。
2012年2月,参加由文化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成果大展,现场展示了东阳竹编技艺,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称赞。
2014年入选文化部文化产业创业创意人才库。2014年5月应邀赴台参加“海峡两岸文化遗产节、第八届台湾·浙江文化节”现场展示东阳竹编技艺;2014年11月应邀赴印度新德里参加“天工遗风·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 现场展示东阳竹编技艺。
2016年4月作品《象足鼎》被浙江省博物馆永久收藏。
2017年3月作品《繁·红》系列竹编皮革包被中国木雕博物馆收藏。2017年4月荣获金华十大女匠。
1 / 31
show thumbnails next pictureprevious picture start slideshow close light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