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浩,1987年生于山东诸城,201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获硕士学位、优秀毕业生。2015-2017年任教于武汉工程大学,2017年至今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在读。作品曾参与各类国内外展览,被中国美术馆、湖北美术馆、中国雕塑博物馆、圣保罗cultural association Cass das文化艺术基金会、华侨城、金融街、万科地产、芜湖雕塑公园、三亚瑰丽酒店、台湾方文山音乐工作室等机构和私人藏家收藏,多件作品被放大为城市公共雕塑。
这出别样的戏剧牵动起艺术家和世界更全面沟通的欲望,以“中国古典园林”为对象和素材的艺术品,正是融合了这样情感,园林富有戏剧的空间,它们向内求取,退入了现实的“门内”。结果,它们不再有一个静态呆板的形象,而是随着创作主体一起消融于无形之中,内心天地和外部世界彼此交汇。如此的月亮门不再有刻意的空间结构,统治中心的标志物,或是透视进深中可辨识的“灭点”,相反,它们是“偶发”性的空间,生灭于互相衬映的景观之间,绝非单一的视角可以穷尽,一切都是整体环境的产物。中国古典园林的有趣之处就在于它们不仅是现实的一部分,也同时是它的艺术表达。它们首先在个人经验中浮现,然后演变为对集体参与和社会议题的思考。艺术家在公共尺度讲述一个属于此时此地的园林故事,让观者互动参与其中,艺术家和观众讲述的却是不同的故事,从而塑造了不同的世界。
《通天塔》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成”,建筑融于山川自然的平衡关系。而西方建筑追求高高在上的个人英雄主义,努力与上帝接近。在不可逆转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中国建筑文化受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成为西方城市的翻版。本着对传统古建文化的尊重与传承,并且结合自己所关注的社会现状,我运用超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将古典建筑元素与当代建筑构成方式进行组合重构,探讨如何在坍塌的中国城市文化中重构国人的精神世界。
《城逝》塑造了一座拔地而起,盘旋升腾却趋于消散的古建筑群,表达了对当下传统建筑文化消逝现象的反思与忧虑。“当代的城市建筑,传统割裂、文化清空,丧失了直接与自然对话的能力,也丧失了在自然与文化,感性与理性之间沟通的能力。面对中国建筑传统全面崩溃的现实,中国正在失去自己关于生活价值的自主判断。所以我们不仅应该关注对于新建筑的探索,更应关注的是对曾经充满了自然山水诗意的栖居之所的重建。”
—
1 / 31
show thumbnails next pictureprevious picture start slideshow close lightbox